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十二五”期开展全国公路局(处)长培训的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04:19:13  浏览:827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十二五”期开展全国公路局(处)长培训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十二五”期开展全国公路局(处)长培训的意见

厅公路字[2012]2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
公路局(处)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设立的依法行使公路行政管理职责的机构,公路局(处)长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方针、承担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具体工作的核心力量,把全国公路局(处)长培养成一支讲政治、懂业务、依法行政能力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公路行业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部推进“双基”工作的重要任务。按照中央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部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依托部属管理干部学院,对全国省、市、县三级公路局(处)长分批开展培训工作。
一、指导思想
全国公路局(处)长培训班将以“一个核心、两个贴近”(以公路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为核心,贴近基层、贴近实践)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干部培训;按照公路局(处)长岗位要求和行业发展特点,着力提高公路行业干部的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和业务水平;根据公路局(处)长工作需要和干部队伍状况,遵循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策划,不断创新培训理念和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二、培训目标
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省、市、县三级公路局(处)长培训工作,争取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让全国各级公路局(处)长全部得到一次培训提高。通过培训工作,将部党组的战略思想贯彻到基层公路部门,实现公路行业政令畅通,进一步提高全国公路局(处)长的技术、政策、管理、公共服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公路交通行业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公路交通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同时,通过举办公路局(处)长培训班,建立部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实现通过培训把行业政策落实到基层,把基层问题反映到机关,把实践经验推广到行业。
三、培训内容与工作安排
(一)班次和规模
公路局(处)长培训班的培训时间一般为2周,在培训过程中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012年举办2期省、市级公路局(处)长培训班作为试点,逐步形成系统性的培训制度。2013年开始,培训的重点面向市、县级公路局(处)长,原则上每年举办4期公路局(处)长培训班,时间分别安排在每年的1或2月、4或5月、8或9月、11或12月。每期培训班的人数为150人左右,每年的培训规模在500人次左右。
(二)内容和方式
培训内容采用模块组合式,主要包括宏观视野类课程、技术类课程、投资和管理类课程、领导能力类课程、政策类课程、先进经验推广类课程等六个模块,各期培训班根据培训对象和目标选择多个模块的课程授课。培训采用政策解读、专题讲授、案例教学、互动交流、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
四、组织实施
培训工作由部科技司归口管理,部公路局负责培训协调并负责派机关干部进行相关专业课目的授课与组织工作,部管理干部学院具体组织实施。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把公路局(处)长培训作为加强本地区公路系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根据本地实际工作需要和具体培训班次通知,组织做好参加培训人员的计划安排,以确保各级公路局(处)长能够及时参加培训。所需培训费用由派人单位列支解决。
请部管理干部学院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定期组织好公路局(处)长培训工作,并向部提交相关总结报告。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章)

2012年10月2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粮食局机关政务公开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粮食局


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粮食局机关政务公开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司、室,军粮供应中心、标准质量中心:
为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机关,按照《国务院工作规则》和《国家粮食局工作规则》的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国家粮食局机关政务公开暂行办法》,已经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


国家粮食局机关政务公开暂行办法
(2005年7月)

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履行职责,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机关,依据《国务院工作规则》和《国家粮食局工作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粮食局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向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公众公开相关政务信息的活动。
第三条 政务公开要坚持严格依法、真实准确、及时便民的原则。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都要如实公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对应该公开的事项,采用方便、快捷的方式及时公开。
第四条 建立国家粮食局政务公开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办公室、调控司、政策法规司、监督检查司、财务司、流通与科技发展司、人事司等单位和监察部驻局监察局(以下简称驻局监察局)组成,负责研究、确定推进国家粮食局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问题。
第五条 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办法,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管理和指导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工作,负责编写政务公开信息目录,负责受理和批分向国家粮食局提出的政务信息公开申请,会同驻局监察局监督检查政务公开工作,保障政务公开规范运行,有关司、室负责向申请者提供所需信息(包括通过国家粮食局政府网发布)。
国家粮食局各司、室和承担行政职能的直属事业单位要依据职责,做好行政许可、项目审批和招投标、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以及涉及公众、企业和社会利益的文件等方面的政务公开工作。
政策法规司负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有关工作,负责完善和实施国家粮食局新闻发布制度,通过新闻发布会适时发布政务信息。
第六条 向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公众公开的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一)国家粮食局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和各司室及直属单位、联系单位的联系方式;
(二)局机关领导成员的履历、领导成员变更情况;
(三)由国家粮食局负责实施和监督执行的国家粮食政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它规范性文件;
(四)重大投资项目审批、项目招投标及其它行政许可、行政管理事项的受理部门、内容、依据、条件、程序、标准、申报范本、办理时限和办理结果等;
(五)公务员考试录用、粮食行业表彰、专业技术执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公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情况;
(六)负责政务公开及其监督部门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七)局机关职责范围内的其它公开信息和行政审批事项等。
第七条 下列政务信息可以依法免予向社会公开:
(一)确定为国家秘密和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
(二)机关内部研究讨论、审议的工作信息;
(三)涉及商业秘密或者企业以不公开为条件所提供的信息;
(四)与行政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的信息;
(五)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信息;
(六)其它不宜公开的信息。
第八条 政务公开的程序:
(一)信息拥有单位按本办法或者按有关领导的指示、决定,提出信息公开要求;
(二)信息拥有单位对需要公开的信息进行核实;
(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有关保密规定进行保密审查;
(四)根据信息内容和职责权限由本单位负责人、局办公室负责人审核后报局领导审核批准;
(五)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开;
(六)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对所公开信息的反馈意见;
(七)做好所公开的信息载体的存档工作。
以上信息拥有单位是指信息内容的主管司、室和局直属单位、联系单位。
局机关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认为应当公开的信息,可以向信息拥有单位提出信息公开的建议;信息拥有单位应当认真研究并尽快予以答复。
经常性工作中需要定期公开的信息,可以授权经办单位审核批准。
第九条 政务公开的途径。国家粮食局主动公开的信息主要通过国家粮食局政府网(www.chinagrain.gov.cn)和中国粮食经济杂志、粮油市场报,还可根据信息的内容和特点,采用下列一种或几种方式予以公开:
(一)新闻发布会;
(二)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
(三)公告栏、公开栏等;
(四)政务公开指南、政务公开信息目录;
(五)其它方式。
第十条 属于重大决策的事项,决策过程中应当采用下列一种或者几种方式公开征求意见:
(一)征集、听取管理和服务对象、相关单位以及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二)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论证;
(三)依法举行听证会;
(四)其它适当的方式。
第十一条 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有权依据本办法要求国家粮食局向其提供有关的政务信息,可以采用信函、电报、传真等形式向国家粮食局办公室提出申请。申请内容包括: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明、联系方式;所需政务信息的内容描述。
第十二条 办公室收到申请后及时登记,并批分有关单位给予答复:
(一)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可以获得该政务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属于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的理由和法律依据;
(三)不属于国家粮食局掌握范围的,应当尽可能告知申请人能够确定该信息掌握机关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四)申请公开的政务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
(五)申请公开的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更改、补充申请。
第十三条 对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申请,除可以当场予以答复的外,应当自登记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答复;情况复杂的经主管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第十四条 依申请公开形式:
(一)以文书、图片、照片等形式存在的信息,可提供复印件,或者安排查阅;
(二)以胶卷、磁带、软盘、视听资料等可复制方式存在的政务信息,可根据申请提供复制副本或安排观看;
(三)以计算机可读取形式存在的信息,可根据申请提供打印记录或者磁盘复制件;
(四)提供内容摘要或摘录;
(五)口头告知相关内容。
第十五条 政务公开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以保障政务公开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六条 政务公开的责任及监督检查:
(一)局机关实行政务公开责任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本单位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责任,负责职责范围内应政务公开的相关文件、资料的审核,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并按照程序办理政务公开规定的手续后,及时送指定媒体对外发布。
(二)办公室会同驻局监察局负责对各单位政务公开执行情况进行协调和监督检查,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意见。驻局监察局负责受理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公众对局机关有关政务公开工作的投诉、举报、控告,并查处相关问题。
第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并造成损害后果的直接责任人,由所在单位予以批评教育和限期改正;对情节严重的直接责任人,由所在单位、人事司和驻局监察局提出行政处理意见:
(一)应当公开的信息而未公开的;
(二)应当及时公开而没有及时公开的;
(三)公开信息不真实的;
(四)在信息公开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合法权益的;
(五)擅自对外发布不宜公开的信息的。
第十八条 政策法规司对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认为局机关政务公开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及时审查,凡符合《粮食行政复议办法》规定的,应当及时受理并依法做出复议决定;对提起行政诉讼的,会同有关单位代表局机关依法应诉。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粮食局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广告管理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广告管理的通知

卫医发〔2008〕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履行法定职责,积极教育、引导医疗机构依法发布医疗广告,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整治违法医疗广告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巩固成果,防止违法医疗广告出现反弹,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现就进一步加强医疗广告管理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对医疗广告监管工作的认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从保障人民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医疗广告监管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克服麻痹懈怠思想,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通过完善制度,强化措施,始终保持对医疗广告的有效监管。

二、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办法》公布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引导医疗机构加强自律。教育群众如何识别虚假医疗广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引导群众合理就医,鼓励社会舆论和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活动进行监督。

三、继续做好医疗广告审查出证工作

严格医疗广告审查出证的程序和标准,坚持审查出证标准统一、格式统一的基本原则,不得越权和降低标准审批。要认真对待医疗广告审查出证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遇到问题要请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力求在“准入”环节上杜绝违法医疗广告。

四、积极开展医疗广告监测

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广告监测制度,采取有效手段,重点对地方都市生活类报刊、电视台以及互联网等医疗广告发布频次较高的媒介进行定期定量监测。对监测到的发布违法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要依法处理,对有关媒体要及时移送相关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鼓励群众举报违法医疗广告。

五、加大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处罚力度
要继续加大对发布违法医疗广告医疗机构的查处力度,对监测到的及有关部门移送的案件做到每案必查,依法严肃处理。对医疗机构发布违法医疗广告受到两次以上警告处罚仍拒不改正的,或因违法发布医疗广告使患者受到人身伤害或遭受财产损失的,按照《办法》规定责令其停业整顿,或吊销有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要加大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公示力度,防止群众上当受骗。
六、加强部门合作,形成监管合力

在医疗广告监管工作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工商管理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互通监管信息。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不断提高医疗广告的监管效率,逐步建立医疗广告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努力为群众创造一个诚信、便捷、秩序良好的就医环境。



二○○八年七月十七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